2019上半年,我國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23.5萬人,較上年同期增加1.7萬人;其中承包工程項下派出12萬人,勞務合作項下派出11.5萬人。6月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98萬人,較上年同期減少1.6萬人。每年被認定為弄虛作假的企業不在少數,除了故意捏造虛假人員、業績外,還有一些企業屬于不清楚材料制作方法,走了冤枉路。重慶建筑企業資質剝離辦理公司指出哪些行為會被認定為弄虛作假?
(一)業績
1.日期有差異的,存疑,不予認定。
如合同工期和中標通知書工期不符,工程合同工期、計劃竣工時間與實際竣工日期跨度較大,中標通知書早于圖紙設計時間,以及其他無日期或日期不符合現象等。
另外,竣工日期與驗收日期完全一致的,項目完工時間與合同約定時間完全一致的,也認定為疑點。太完美的吻合,實在不符合國內項目施工常理和實情,因此不予認定。
2.建筑面積有出入,存疑,不予認定。
如建筑面積與圖紙總建筑面積不一致。
3.不同文件中口徑不一,存疑,不予認定。
如中標書中認定為招標工程,施工合同中卻注為非招標合同的,前后矛盾,不予認定。
4.造價有異樣,存疑,不予認定。
如單位造價過低,竣工驗收報告中沒有合同結算款,結算報告書里沒有造價人員蓋章等。
(二)人員
人員是除業績之外,又一個虛假材料重災區。對人員的審查,除了社保之外,還有很多細處。
例如,建造師在申報前幾天才轉注到該企業的,建造師的初始注冊時間晚于中標時間的,業績資料中人員名稱與查詢項目經理不一致的,以及前后簽名非同一人的,都算作疑點,不予認定。
如何規避錯誤順利辦資質?
資質審查的主要對象是企業人員信息和業績指標,企業資質申請成功與否和這兩項內容是直接掛鉤的。
因此,維護好工程業績以及人員,是申辦資質的要領。
另外還要注意維護“四庫一平臺”信息,業績及時入庫。未按時入庫的業績,將按“造假”處理。
19年與18年對比,無論涉及企業數量、還是業績數量都呈上升趨勢。接下來的核查力度,大概率會更嚴格。